送暖,一場跨越冬春的守護
近日,應急管理部、財政部印發(fā)《關于組織開展2025—2026年度全國受災群眾冬春救助工作的通知》(以下簡稱《通知》),組織各地深入細致摸排確定需救助對象,切實保障好受災群眾基本生活。
民生穩(wěn),人心就穩(wěn),社會就穩(wěn)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《決定》指出,在發(fā)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(xiàn)代化的重大任務。一枝一葉總關情,一點一滴見初心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黨中央和各地對困難群眾格外關注、格外關愛、格外關心,多次啟動“寒冬送暖”“寒冬送溫暖”等系列專項救助行動,傳遞著黨和政府的民生溫度。2024年中央冬春救助資金達52.72億元,累計救助3092萬人,充分體現(xiàn)了守護民生底線的制度優(yōu)勢。今年以來,我國自然災害涉及范圍廣、受災省份多、影響程度深、局地損失重,做好受災群眾冬春救助工作尤為重要。各地要按照《通知》要求聚焦重點人群救助,創(chuàng)新工作舉措,對困難和潛在困難群眾需要的低保、大病、教育、住房、就業(yè)等實行救助,全力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,確保困難群眾安居樂業(yè)、溫暖過冬,用心用情用力為人民生活安康托住底。
民生無小事,枝葉總關情?!锻ㄖ窂娬{(diào),要盡早謀劃、迅速行動,提前部署開展本年度冬春救助工作。排查發(fā)現(xiàn)快,各地要按照要求,迅速組織力量趕赴重點地區(qū),建立“網(wǎng)格化+信息化”排查機制,網(wǎng)格員動態(tài)巡查特殊群體,走訪入戶掌握一線情況,同時開通24小時救助熱線、線上申報入口,確保困難群眾“有需能呼、呼之能應”。響應落實快,對生活物資短缺的困難群眾,社區(qū)網(wǎng)格員、志愿者、社會組織人員要采取“就近調(diào)配、上門配送”模式,在物資調(diào)配到位的基礎上,確保“當天需求當天解決”。要按照《通知》要求積極利用好信息化平臺開展工作,督促加快資金發(fā)放,持續(xù)跟進調(diào)度,確保不同類型群體應保盡保、應助盡助、應享盡享,確保在春節(jié)前全部發(fā)放到受災群眾手中。
做好社會救助工作既要分類施策,更要精準幫扶,才能讓救助資源真正用在刀刃上?!锻ㄖ芬笠凑铡胺诸惥戎?、重點救助、精準救助”原則,合理劃分救助對象人員類別,細化完善分類分檔救助標準,確保冬春救助質(zhì)效。分類施策才能避免“一刀切”,對喪失勞動能力的重度殘疾人,要側(cè)重兜底性生活保障,對有勞動意愿但缺乏技能的困難勞動力,要側(cè)重就業(yè)培訓與崗位對接......通過這種“量體裁衣”式的救助,讓有限的救助資源釋放出更大的社會效益。社會救助的核心在于“一人一策”的精準幫扶。首先要識別精準,杜絕“人情?!薄瓣P系?!?確保救助對象不錯評、不漏評。其次,幫扶措施要精準,針對困境兒童、獨居老人、受災群眾等不同幫扶對象的需求痛點,要制定個性化幫扶方案,并根據(jù)實際需求調(diào)整幫扶措施,避免“一救了之”,確保每一份溫暖都能精準抵達需要人的身邊。
中國式現(xiàn)代化,民生為大。始終把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作為大事要事放在心上、扛在肩上,讓每一份溫暖都精準抵達需要的人身邊。唯有如此,方能推動民生福祉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。(陸東升)
轉(zhuǎn)載此文章須經(jīng)作者同意,并請附上出處(第一昆山網(wǎng))及本頁鏈接。
原文鏈接:http://www.ic2gsw.cn/news/detail/2674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