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市有茶,何必遠(yuǎn)方!

09月15日 10:25




杯盞見眾生,器物總關(guān)情

在周市陸楊糧倉

茶與器物靜靜相守

千百年來文人雅士的幽夢(mèng)

于此落地生根,化作人間至樂

這個(gè)周末

周市有茶,何必遠(yuǎn)方




人與茶的相遇,是世間最微妙的緣分。


初逢時(shí),是唇齒輕叩杯沿的悸動(dòng),山野的菁純?nèi)肟谏?/span>恍然照見生命最本真的渴求:不過是一隅安寧,半刻清歡。


相知時(shí),方悟器物亦有宿命般的呼應(yīng),見之傾心、日日把玩的杯杯盞盞,盛放的是至味,亦是對(duì)生活的熱忱之心。


PART

/ONE

一葉一乾坤,一味一人生



穿過紅磚連廊,推門而入,周市有茶里茶香氤氳,時(shí)光亦漫漫。


中國(guó)人天然愛茶,從傳統(tǒng)茶飲到現(xiàn)代茶咖、奶茶,茶的姿態(tài)千變?nèi)f化,不論何種制法,皆有人品、有人愛。

zhou shi

you cha



倉中一隅,竹簾半卷??梢写奥狅L(fēng),觀茶煙聚散。此處無繁華之喧,唯有茶的低語。


品茶,從煮茶開始。備器、烹泉、瀹茶、分盞、品飲,煮茶之道非止技藝,更是經(jīng)草木見天地,歷甘甜照本心。


茉莉銀芽浮沉于茶碗中,如春覆雪山,清香透骨。此茶經(jīng)由多次窨制,方得花魂茶骨,明代錢椿年著、長(zhǎng)洲(今蘇州)人顧元慶刪校《茶譜》曾記載:“木樨、茉莉、玫瑰、薔薇、蘭蕙、橘花、梔子、木香、梅花皆可作茶。諸花開時(shí),摘其半含半放,蕊之香氣全者,量其茶葉多少,摘花為茶?;ǘ鄤t太香,而脫茶韻;花少則不香,而不盡美?!陛p啜一口,鮮靈甘爽,唇齒間盡是茉莉花香。



茶以形顯志,以味通神。太平猴魁舒展如劍,翠葉凌云,形色皆具君子之風(fēng),是尖茶之極品,久享盛名。以90℃開水緩注,待其徐徐展翼,方得蘭香幽遠(yuǎn)、甘潤(rùn)如泉之妙。若東坡在世,想必也要嘆一句:“從來佳茗似佳人?!?/span>


Y

O

U

C

H

A




若逢寒日,當(dāng)以陶釜慢煮壽眉與東方美人。壽眉茶湯杏黃澄澈,滿室盈香;東方美人則攜熟果蜜香,似佳人含笑回眸。陶釜土胎厚實(shí),爐火細(xì)煨,茶湯翻滾如松濤,恰合唐代陸羽《茶經(jīng)》“炙烤、碾羅、慢煎”之韻。


一壺煮盡春秋事,半盞偷來半日閑。



PART

/ONE

景德遺風(fēng),物我合一



器物倉中,盡是歲月匠心雕琢的溫柔。


景德鎮(zhèn)窯火千年不熄,于此化作陶泥蓋碗、茶壺、餐盤、咖啡杯——古人斗茶之趣、西式咖啡之雅,皆在一器一物中重生。

lu yang

qi wu cang



食味之趣,一在風(fēng)味,二在器物。


器無高下,適口為珍,然美好之物總令人倍感歡喜。一把粗樸的陶壺,拙而不凡。一件素凈的茶碗,淡而有味。它們不言,卻自有言語——


陶壺腹大能容,煨熱一注清水,似將天地雨露收束其間;茶盞形簡(jiǎn)意深,浮沉幾葉新碧,恍若山川煙雨靜駐案頭。器物雖小,若與食相宜、與人相契,亦能乘物游心,窺見自然禪意,澄明赤子本心。



物好之喜,始于顏值,終于材質(zhì)。器物倉的杯碗碟盞,多為陶泥手工制作、刷釉而成。泥土與瓷土兩種材質(zhì)相互絞合,在匠人指端流轉(zhuǎn),形成柔美而靈動(dòng)的紋理,每一件都獨(dú)一無二。


它們薄而不輕,巧而有質(zhì),持握沉穩(wěn)如古玉。來的客人總?cè)滩蛔∩焓州p撫,指尖過處,是柔霧般的觸感,仿佛是時(shí)間的肌理,又似與一段沉默的往事悄然相逢。即便用來盛放清水或簡(jiǎn)菜,亦覺香甜。



世間萬物

終歸是“用即是美”

一如陸楊糧倉中

茶遇知味人,器逢惜物心

便是人間最好的相逢

周市,等待有緣人



構(gòu)想幾何·陸楊糧倉


綜合 | 周市發(fā)布

編輯 | 陳岑
責(zé)任編審 | 黃蕾

轉(zhuǎn)載此文章須經(jīng)作者同意,并請(qǐng)附上出處(第一昆山網(wǎng))及本頁鏈接。

原文鏈接:http://www.ic2gsw.cn/news/detail/26404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