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蘇常州:蘇贛兩地攜手,照亮烈士忠魂“回家路”
一面來自江西的錦旗,揭開了一段塵封85年的壯烈歷史,也圓了兩地人跨越幾代人的牽掛。
8月25日,常州市武進區(qū)前黃鎮(zhèn)退役軍人服務(wù)站站長陳中偉收到了一面特殊的錦旗,贈予者是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的烈士后人王福成。這面錦旗背后,是一場持續(xù)了八十載、跨越蘇贛兩地的烈士“回家”之路。
英魂長眠異鄉(xiāng),村民世代守護
85年前,即1940年11月,時任新四軍獨立第一團團長的江西籍烈士王豐慶,在武進吊橋村(今武進區(qū)前黃鎮(zhèn)觀咀村吊橋自然村)與日寇激戰(zhàn)中,為掩護同志們突圍,壯烈犧牲,年僅34歲。
自那天起,英雄的故事就在吊橋村民中口口相傳。村民朱秀春說,老一輩常講起吊橋村突圍戰(zhàn),新四軍戰(zhàn)士以命相博、守護村莊。“我母親當時就在村子里。”她說,等槍炮聲漸息,母親才敢走出屋子,卻看到王豐慶烈士倒在了離屋不遠的地方?!八^部中彈,身上挨了數(shù)不清的刺傷,衣服的棉絮飄散一地?!敝煨愦簭?fù)述著母親的記憶,說母親臨終前反復(fù)交代,如果烈士家人尋來,一定要把王豐慶犧牲的場景告訴他們,并代她說聲謝謝。
英雄犧牲的場景深深烙印在一代代村民心中。多年來,當?shù)貫闋奚牧沂啃藿肆陥@,鄉(xiāng)親們年復(fù)一年地守護、祭掃,朱秀春這樣的志愿者更是幾十年如一日地義務(wù)宣講王豐慶烈士的事跡?!爸澜髂沁呌邢r,我們都很激動。幾十年了,大家一直盼著他們來?!?/p>
兩地攜手尋找,85年忠魂歸鄉(xiāng)
在江西,志愿者葉慶華常年為烈士尋親。今年,從史料中偶然得知王豐慶烈士犧牲的確切地點后,葉慶華就特別想找到烈士的親人,告訴他們這個消息。
共同的牽掛讓蘇贛兩地聯(lián)動起來。在武進區(qū)、弋陽縣兩地退役軍人事務(wù)部門工作人員的攜手努力下,葉慶華、陳中偉、朱秀春等人循著史料線索,一點點拼湊起烈士的生平與犧牲軌跡,最終成功找到了王豐慶烈士的侄子、繼子王福成。
8月6日,王福成來到武進區(qū)寨橋烈士陵園。
他將從家鄉(xiāng)爺爺奶奶墳前取來的土,輕輕灑在了王豐慶烈士的墓碑上,聲淚俱下:“爸爸,我們帶爺爺奶奶來看你了!85年了,我們終于找到你了!”
王福成動情地回憶,1927年深冬,父親離家參加革命后再無音訊。奶奶日夜期盼,臨終前仍拉著他的手叮囑:“將來有機會,帶你爸爸回家!”這個遺愿,如今終于實現(xiàn)。
更讓王福成感動的是,前黃鎮(zhèn)退役軍人服務(wù)站聯(lián)合“紅色青春守護人”團隊,精心修復(fù)了王豐慶烈士僅存的模糊照片,讓他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父親的模樣。
尋親腳步不停,讓更多烈士“回家”
當年的吊橋村突圍戰(zhàn),共有200多名新四軍官兵受傷或犧牲,王豐慶是犧牲者中的最高將領(lǐng)。如今,許多烈士仍是無名英雄。
這段跨越85年的尋親故事畫上了圓滿句號,但鄉(xiāng)親們和志愿者們的腳步仍然不歇——他們希望為那些無名烈士找回名字、找到家人,讓更多忠魂能像王豐慶一樣,在親人的緬懷與牽掛中光榮“回家”。
尋親,仍在繼續(xù)。
轉(zhuǎn)載此文章須經(jīng)作者同意,并請附上出處(第一昆山網(wǎng))及本頁鏈接。
原文鏈接:http://www.ic2gsw.cn/news/detail/262296